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None Architecture
Credo Quia Absurdum Est.
Saturday, June 8, 2019
平田晃久建築展覽
不論內在哲學如何,我總體感覺是年輕輩日本建築師的外在
呈現有很強的同質性-那種疊加如插畫般的可愛圖像,配上
建築人主觀的善意。記得曾在文章裡看過這種獨特的表現法
方式,對日本建築界而言才是有深思熟慮的圖面;不過我比
較相信建築師迫慶一郎的說法:換言之是不願面對現實的表
現。
除了圖像模
型,另外就是"自然崇拜"的萬用理念。師承自
伊東豐雄為始、到旁支的池上純也展以及最近正統的平田晃
久展,全都是以自然為主題,探索材料、幾何、使用上的動
態特性。雖然可以追溯自代謝派而看出其根源脈絡,但我總
感覺失去了什麼。
以太田市美術館為例:交織的室內外動線產出了嶄新的空間
,揉合了美術館與圖書館,在動線與動線、動線與空間之中
產生了新的活動可能,於空間、幾何等主題上再符合建築師
哲學不過,是件精采的作品。
但在體驗了阪茂南美館後,我以自身想像一下這個空間:我
不可能喜歡在走廊旁閱讀。閱讀於我是種私密的行為、一種
與作者神交的儀式,在走廊、平臺放的懶骨頭、遮陽椅不論
多舒適是不可能讓我靜心的。在追求動態機能、嘗試自然幾
何的同時,我感覺建築師雖然在空間中找到了自然動態性,
但卻失去了在萊特、密斯等人空間中能略見的"自然神聖性
"。就好比是常年幽暗的森林裡,得以撇見日光的神聖一刻
-曾經在建築中得以窺見,但現在已逐漸失去。雖然我自身
的創作也尋求著幾何與空間的創造與突破,但於業界的工作
中亦開始反思這樣的困境-學習了。
you might also like these posts
EX_ADA新銳建築獎2020
台南美術館/ 坂茂
2017 Zaha Hadid Architect Exhibitio...
Home 2025-忠泰30週年/忠泰美術館開幕特展
Let's call it a day!!
建往知來:北科建築教育源流展 參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ewer Post
Older Post
Labels
Architecture
Art Projects
Eduction
English Writing
Illustrate
Note
Photo
Sculpture
About Me
Che-Kuang Chuang
View my complete profile
Pages
Powered by
Blogger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