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某個時刻,某個篇章,某道色彩:關於偷書賊的一些隨筆



很久沒看見這麼美麗的書了.
作為一個建築學子,我必須坦言花在建築書集,哲學典籍以外的時間上是少之又少(有時為了充當書櫃,會強迫自己去讀一些無趣的巨著,極為經典案例便是海德格的”存在與時間”.)
而在我的閱讀光譜中,留下最近一道色彩的,是卡洛斯.魯依斯.薩豐的”風之影(LA SOMBRA DEL VIENTO),一本偶然在大賣場拾起的書.在書架上擱置許久後,終於翻開它奇幻瑰麗的面紗:一如馬奎斯的百年孤寂-宛若奇幻偶戲團似的迷樣色彩,數代間的愛恨糾葛,構成一幕幕驚彩的歌舞秀:那是一種很棒的體驗⋯⋯

而這次是電影般的開場.
偷書賊:關於死神,文字與女孩的故事.在其章節段落裡,有著很漂亮的結構:色彩.
在某一個片段,在某一段情緒,在某一節文字裡,被抹上幾道顏色.而這色彩連串了整個故事:從油漆匠養父的調色盤裡,在某個黃昏的一抹粉紅夕陽裡,在一間陰暗,卻又帶點昏黃的地下室中.文字本身是灰灰的:但在各個篇章中好似加了濾鏡般,將故事帶往應有的情境中.若將這本文字搭配著某張電影配樂唱片(比方Ennio Morricone)一起嚼咬:那它們便會開始為你運鏡演出,於是生命開始了,即便只存在於一時半刻.

以死神敘事的電影似乎多如繁星了.近年來有印象的作品便是”死神的精準度”(金城武),但若要說是經典,那應該是”第七封印(英格瑪.柏格曼)”了.那是部沒有色彩的老片,寓言,警世,宗教意味的黑白故事.但在這,死神是彩色的.其實那死神便是讀者(當你想了解死神的容貌,請去照照鏡子),在歷史的洪流中扮演著一些角色,有時是公平的收割者,有時是仁慈的觀察者,亦有時變成演員:不論角色為何,他都在為我們闡述一些關於人性的評比:但從不嚴肅(至少,我這麼認為).它不似”西線無戰事”般表現出那份戰爭的無奈,亦不如”Pi”般將人性如解剖般刀刀分明的解析.
每位角色都有一個時刻:在不經意的動作裡,彰顯出作為一個人的美好性質:笑一下,哭一下,唱一段-抹除外在後,顯現最真實的一個時刻.

其實我懂:但即便明白,我就是無法描述出我想說的那件事.語言是如此奇妙的一件事,而我慢慢開始不做作的猜測筆者背後的深意,套用些咬文嚼字的分析:捕抓一個時刻.當開始閱讀那本書時,某件事開始被渲染在腦海之中,時淡時深.而隨著書頁的闔閉,那個時刻也慢慢褪去.
前面的描述似乎都不足以形容書中文字的美好細膩:唯一能聯想到,足以述說某一個”Moment”的畫面,便是電影”戰地琴人”中主角於月光下演奏的畫面: Ballade No.1, Op.23,僅此而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