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隔日晴,海科建築行

趁著上班日避開人潮,來看看林洲民建築師的作品(畢竟設計人作為"美的暴君",作品仍是在空無一人的狀態下最能看出原貌)。
這是一件設計密度極高的建築物:空間的量體與層次從道路向至面山向有著多重的變化。量體間藉由不同的表面紋理控制光線變化,營造出不同的空間品質;同時空間的輕重關係也恰與其展覽空間、動線相配合,界定出清楚的層級關係。原有舊建物在新空間中成了目光焦點,成了如雕塑品般的展示物。地面的鋪面從室內到室外都有整體性的規劃設計與內在意義,讓人感受到全館的完成度之高。
有反思價值的部份當屬IMAX館與周遭環境的關係(區域探索館太爛了不納入討論),這部份可以與前幾天再訪的鶯歌陶博館一起作個比較。海科IMAX館與醜陋的老公寓的接鄰方式,是以其性感的屋頂直接隔開。而陶博館的處理方式也差不多,以隔柵、混凝土牆直接阻隔隔璧的老舊鄰屋。兩館都有以空橋作為連接主要出入口的媒介,但相對於海科館,陶博館館前的鋼構空橋在尺度上簡直就是狂派變型金鋼。一棟作為"在地的博物館",另一棟則得過都市類大獎,這樣的處理似乎還有進步的可能性。
雖然不覺得這個手法很完美;但是挪心自問,以我的能力也提不出什麼更佳的答案...若是以我們學校的性格(如Hernan或Hadid),一定是:" I don't give a shit!!."XD。不如說這兩個基地,都不足以承載這種設計密度的作品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