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的發展,與圖學密不可分:從文藝復興時代作品中單消點透視法對空間軸線的影響,以至於Gaspard Monge畫法幾何對建築構成產生的變化- 無庸至疑的這些從建築學內部產生的圖學工具,再再改變了建築師對空間型體的想像力,也成為了建築設計的內部學問。
而當代的建築設計是一種分析的法則,這種分析方法開始於對建築內部命題的討論,然後借鑒非建築學科裡對於類似命題的分析思路,最終回歸到內部命題之上,並提出新的解決思路。以Greg Lynn為始,這樣的模式已大量的被各大建築學校及前衛事務所所應用。(以上參考資料來自建築師王耀華的論述)
在這個設計工作營裡,我們將教授學生兩種不同特性的軟體:Maya與Rhino;並以Ernst Haeckel 的Kunstformen der Natur一書為設計範例,來探討上述兩個議題。本圖鑑除了在博物學、生物學上的影響,對新藝術建築與也影響深遠。有趣的是由於某些透明軟體動物難以用純線圖描繪,故作者發展出許多特殊的筆法去銓釋這些有機體-這也應對到了建築學裡,圖學、表現法對設計的影響。而建築師應用生物的幾何邏輯於建築設計上,則呼應了Greg Lynn所說的外部參考。透過研究本書的範式,在MAYA建模彩現後的仿生自然幾何,再用數位編程的方式銓釋ㄧ次內在的規則-打破過往的對稱與格式限制,真正變為因應環境變化的生物型態。
這樣二元性的對照,除了設計上有脈絡傳承的意義,也呼應了建築學本身的課題,有助於學生理解當代建築學的兩種趨勢。
感謝北科大建築系學會、系上的大力支援以及所有學生的參與;這次為期四天、時隔兩週的工作營在今天算是圓滿的落幕了。多數的學生都在兩天的課程裡盡可能的吸收學習;從早上到晚上的密集課程,雖然疲憊但仍奮戰不懈的態度著實讓人感動。礙於時間過短,最後成果雖與最初預想有些許落差,但最後聽到學弟妹的心得感想仍頗為欣慰,也給了我們可改進的空間。
同時也感謝胡介璿、楊則孝、楊承諺三位在結構工程、設計美學以及建築彩現等面向的專家分享;建築設計的數位化不是一種流行,而是一種現實;我們可以否定或肯定,但不能忽視-我想這是三位傳達給學弟妹最核心的概念。
就這樣,T-arch Lab第一個教學的活動就在大家的幫助下完成了:特別感謝戰友蘇育民;此次作營是由他遷線並與系上溝通,同時全程參與整個工作營的教學與發表。期待下次有機會再來挑戰看看新的目標!!
同時也感謝胡介璿、楊則孝、楊承諺三位在結構工程、設計美學以及建築彩現等面向的專家分享;建築設計的數位化不是一種流行,而是一種現實;我們可以否定或肯定,但不能忽視-我想這是三位傳達給學弟妹最核心的概念。
就這樣,T-arch Lab第一個教學的活動就在大家的幫助下完成了:特別感謝戰友蘇育民;此次作營是由他遷線並與系上溝通,同時全程參與整個工作營的教學與發表。期待下次有機會再來挑戰看看新的目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