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四以後,我想做的事就一直是"讓建築超越建築"-或許是對建築自身的無力或是懷有改造大環境的熱情,這變成了我對設計的人生目標。不管是與資工的朋友合作設計遊戲也好,還是不斷學習新軟體也好,都是希望讓我的建築專業能有更多新發展與可能。而這想法也延伸到了我的畢業設計-一個跨領域的、超越建築本身功能的景觀公園。
但我後來也明白,要跨領域整合並讓各專業皆有所用是很困難的。而Mega Landscape
Project就是我最直接的聯想-能容納各專業、並以建築實現的一個粗糙的計畫。以海量的資料整合與mapping,在綜合各領域諸如生物、生態、化工、環工等等領域的專家後,以大尺度建設去改變我們的世界-就如同Magnus
Larsson的撒哈拉生態綠牆,亦或是Mitchell Jpachim的生長建築,都是我學習的對象。這既能擴展建築的新疆界,亦能使建築本業有所用,更重要者是藉著跨領域的結合與大尺度的改造,確實有可能改變令我們無力的現狀。然而這些仍是天馬行空的概念,即便是TED上的演講亦是如此;到底如合實踐? 這仍是我最大的哉問;無法實踐,便只是另一個學生畢業設計、另一個少年理想而已。
我思考了一些將這天馬行空的計畫拉回現實、拉回建築尺度的方法;後來發現其實也沒那麼複雜困難。事實上這也只是另一種看待建築的角度。這些試圖超越建築範疇的新銳建築師多以超巨大尺度對症下重藥,但往往苦於經費、法規、技術等等的限制。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從小尺度下手? 這種跨域設計的最大價值之一便在於其能統合不同的角色與領域,進而得到不同以往的設計解答;雖然處理的尺度縮小其影響程度亦減小,但相對的實現難易度亦減少;只要設計保持原先的方法,其綜合影響力仍然不變。
就好像黃聲遠建築師做設計時會把研究尺度拉到全宜蘭市,以觀察大的都市脈絡與生活行為;放到建築尺度上,我想做的事情,也就只是將Studying的範圍、領域拉大,並藉此看看,是否有可能以這樣一個小尺度的建築,去改變大的Context與Environment,如此而已。原來最後一切的關鍵都在尺度,一切理論都是相關。
記得高松伸曾說過:要超越自己的畢業設計是很困難的;我想,可能 我的目標,是讓自己的畢業設計成為真實。
不知道是否有人真得如此做過呢? 面對自己尚青澀的成年禮,改進、強化並加以實現?
記得高松伸曾說過:要超越自己的畢業設計是很困難的;我想,可能
不知道是否有人真得如此做過呢? 面對自己尚青澀的成年禮,改進、強化並加以實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