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很久之前我就決定:
假若我申請國內外學校一切順利的話,要將我的作品集發表,作為給學弟妹或想出過深造的建築朋友當參考素材。畢竟我也是不斷的在準建築人網站以及各大作品集網站上來回參考才得以完成這本作品集的。這篇主要著重於關於作品集的準備,而不是設計。以下是我申請上NCKU,IOA與RMIT的作品集(之後我會再說明關於我選校時的考量),希望對北科的學生有些幫助。作品集規格
第一點: 關於作品集的頁數限制。
現在不少學校都改收電子版的作品集,相對於紙本的輸出與裝禎成本,電子版的相對容易些,但多了頁數上的限制。很多人搞不清楚" page"與" sheet"的差別:前者是指"面",後者是指"張",但中文都叫"頁"。很多學校(包含U. Penn, IOA, UCLA, Berkerley, RMIT...)都有頁數上的嚴格限制,大都在20-30面,也就是15頁左右。假若搭配版面上的限制(有些學校有限制版面大小),那作品集的內容就要慎選,已不是像以前那般"越多越好"的時代。
第二點: 關於作品集的內容限制。
很多學校會要求作者將個人作品、團體作品甚至是職業作品作區分。有的學校還會特別要求作者放多少個以上的個人作品。雖說有些同學可能會希望多放些職業作品或團體作品以表現自身的全面性發展,但是換以學校的角度來看:這麼多的團體作品根本無法表達作者自身的特性與能力所在,故在選擇上要適量。
作品集方向
第一點: 做一本與你所選校系相關的作品集。
這一點可能許多人會覺得有些奇怪:投學校時不都是亂槍打鳥? 要怎麼在這麼廣的範圍中統一方向?其實不管你是投 哪些學校,你一定會選定某些特定的PROGRAM去投:假若你要投主打參數化設計方向的PROGRAM,你卻放一大堆實作的或手繪的東西,那你要如何表現你的能力??(可能有人會想:那如果我是想轉換跑道的人怎麼辦?這些朋友請看第二點說明。)
第二點: 與你的其它書面資料統整。
這裡主要指你的SOP。假若你的作品集已經是極具特色亮點,主題明確的佳作,同時你亦在你的SOP裡再次明白強調你的方向,這兩者相輔相成下外加你投的PROGRAM恰恰契合,那你的贏面便很高。假若你過去的作品與你想投的PROGRAM不相關但你又想轉行,那你便要搭配你的SOP做出完整的轉承作業:說明你為何想轉行、你過去經驗結合新的領域是否有新的可能性等等-做出一完整的文本。
第一點:關於裝禎。
雖然我主要談電子版作品集,但我亦有做紙本作品集,故這部份還是拿來談談。有些朋友將很大的金錢與力氣花在裝禎與紙材上;但也有老師說那些不重要,重點是內容。關於這部份,我個人傾向折衷作法。內容當然重要,但內容你都花這麼多心力了,何不把裝禎與紙材納入考量做完整包裝? 相反的,搞太多裝禎效果(雷切、凹凸版...)也沒意義,畢竟你也不是要做平面設計或裝禎設計。結論便是: 在預算與時間內做到最好即可,但仍以內容為重。
第二點:關於作品的完整度。
這部份亦是我自身的問題:喜歡完整呈現自己的作品、害怕讀者無法領略自己作品的高深,因而將過量的圖塞入作品集中(我是在製作的過程中,才慢慢體會到這點)。並不是說要把作品呈現個"大概",而是要說個短而精采的故事。有很多設計的過程其實是在設計過程中與自己邏輯的對抗賽,但這些對觀者來講並不那麼重要。重點是你要有個吸引人的開頭,並把故事簡短的講完,同時呈現最精彩的部份。這部份我亦仍在學習中。(同時作品集的篇章安排不要太過度,這很耗頁數。)
第三點:關於作品強度。
有的老師會說:"要讓評審看出你的成長,所以大一作品很重要"。也有老師會說:"所有的作品都要很強"。我想重點是:作品也要有鬆緊:比方你資訊量爆高的Thesis Design便是"緊",而你單純小巧的大一設計則是"鬆":換個角度想想,若是你所有的作品都像畢業設計一樣,那即便是專業人士也會讀得很辛苦;相反得或你的設計都是小設計,則會有點沒深度。
PS: 雖說作品有鬆緊,但你的表現法只有"緊":意即每張圖都要精采。
我的作品集
方向:
我的作品集定名為:"Ideal Forms",表達我所有的作品的共同主軸-對於理想形式的追求;同時這點也在我的SOP裡整合,說明我對形式的熱愛、研究以及未來預定發展方向。就如同我作品集的方向,我也是描準以"FORM"為主題的學校為主要目標。
規格:
這本作品集共計三十頁(含封面封底)(IOA規定),以PDF的格式整合。從版型看出我動了一點手腳:事實上我是將六十頁的作品集併版壓成三十頁。這樣做也是為了迎合不同學校的要求與限制。由於是併版關系,所以視覺上稍滿:但我已盡量做出調整。
編排:
因頁數上的限制,所以不可能搞些有的沒的"章節頁""Thank you for reading"的東西。我僅在頁面下方簡單壓線加上作品名與頁數。因為我有"塞滿"的習慣,為了控制版面的鬆緊,每頁加入一張大圖。排版上沒啥特別;我慣用3x3網格系統做排版,以二為倍數細分。字級規定很嚴:主標題14pt, 主內文10pt, 說明文8pt。圖間距必定為3mm,標題與內文間距識字體大小調整。
內容:
除新北市美術館一案外,其它全為個人作品。新北市美術館全部圖面也經過重製轉為我個人表現法風格,文本也重排過(我覺得直接取了團體作品當個人作品會對不起其它團隊成員。)
大抵分兩部份:建築設計與個人創作。建築設計包含大一到大五作品,以"FORM"為主軸貫穿。個人創作包含我的數位雕塑作品與畫作:這部份更是表現我對"FORM"的掌握與創作能力。
大抵上這便是我製作作品集的經驗與心得了。最後提醒:設計永遠沒終點,你的作品集永遠可以更好-但你仍能讓它在某個時間點裡的完成度達到絕對高峰(也許兩三年內),盡可能的讓它達到這種完成度吧。(我是在當兵的期間用假日將它完成的,我可不是替代役阿-把握時間將它的完成個大概,之後再隔段時間慢慢的修改-雖著時間的過去你的美感也會慢慢達到平衡,這是我認為這是最好的排程)
下載收藏參考很歡迎,但如要轉貼請標明作者;勿將個人心血盜用或盜轉載!! All Rights reserved!!!
封面。這版本與我紙本的不相同:紙本的要考慮到紙材而不適於用此版。
目錄:左為作品目錄,右為CV與簡介-我將簡化的CV與SOP+Portfolio整合在一起。
Thesis Design:作為主角佔最多頁數。
新北市美術館競圖:與高玉如老師與陳建築師一起做的。我把全部圖面重繪過。
牆競圖。
大三最後作品。這是我在北科"黑暗時期'作品,我一直掙扎著要不要放;不過這其實是一個完整小故事的好範本。
大一作品:方舟小教堂。強化後的表現法。
大一作品:中國結園。強化後的表現法。
數位雕塑作品:形式實驗。
畫作:人體解剖、插畫之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